台灣藥學會新聞稿-捍衛藥學教育 抗議衛福部誤導中藥產業發展
新聞稿-捍衛藥學教育 抗議衛福部誤導中藥產業發展
一、抗議衛福部不依法行政,強行核釋違法的318解釋令
今年6月1日法界學者羅承宗教授刊載於自由時報文章「平議藥事法第103條之爭」,已明確指出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新產生之中藥商,必須依藥事法第28條規定辦理,而衛福部318解釋令就是以行政命令牴觸藥事法,衛福部枉法解釋只會加深紛爭與對立。6月9日成大藥學系高雅慧名譽教授於聯合報健康名人堂刊載「從法規到人才管理,重塑中藥產業」不僅指出318核釋顯有違法之虞,亦保留其他解決方案之討論空間。可悲的是,6月18日衛福部之記者會,仍是蠻橫鴨霸的強詞奪理,政府竟然公然不依法行政。
二、衛福部大錯特錯,318解釋令實為壟斷台灣中藥材辨識人才的培養管道,無益中藥產業發展
如果318解釋令是為解決民眾飲食文化及保健藥膳中藥材之基本需求,就一般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超市或菜市場就可以買到民眾所需的藥膳中藥材;至於醫療用之中藥,台灣GMP中藥廠已經產業科技化對「中藥材」的取得、辨識、品管、檢驗、運送、及包裝都有一套標準作業,一直在提供高品質中藥材。怎麼會只有修讀某系才能培養人才?何況大學之生農、植物相關系所畢業生,對執行「源頭取得、辨識」也是綽綽有餘,如果限縮特定科系,不就壟斷臺灣中藥材辨識人才培養管道嗎?要發展中藥產業就要讓更多有能力的人進來,這不也就是衛福部的主張嗎?
三、藥師國考的目的是守護人民用藥安全,不是為了振興特定產業
現今六年制藥學系學生在學必修超過200個學分,實習超過2000小時,與中醫藥相關的學分更不是只有17學分!依考選部官網藥師國考考試命題大綱,可知中藥考題遍布於所有考科,包括藥理學與藥物化學、藥劑學與生物藥劑學、調劑學與臨床藥學、藥物治療學、及藥事行政與法規,並非衛福部6月18日記者會所稱中藥學只出現在「藥物分析與生藥學(含中藥學)」考科,畢竟不論中藥或西藥吃到身體裡都會產生藥理作用、也需要器官代謝排出,況且不論中藥或西藥都須注重品質安全。藥學系嚴謹的學理訓練,怎會比某系還不如。
四、呼籲衛福部行正道,共創多贏
1. 應再與各界充分討論並訂出合理方案前,暫緩執行318解釋令。
2. 應就中藥材與從業人員分別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與進行藥事法之修法
3. 提出中藥材使用現況或市場分析,徹底了解保健藥膳購用通路的改
變,實質評估中藥商減少對民眾的影響。
4. 中藥材依風險分級管理,並朝科學化管理推進,參考國內農產品/食品
管理,建立可溯源、明確規格標準、民眾可直接購得者要有清楚標示
等措施。
5. 對應中藥材與中藥的分級風險管理,相對「商」(中藥商)及「人」
(專業人員)的分別管理方式。
台灣藥學會 高純琇 理事長
臺灣臨床藥學會 張豫立 理事長
臺灣藥物品質協會 張立乾 理事長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 康照洲 理事長
臺大藥學專業學院 林君榮 院長
陽明交通大學藥科院 林滿玉 院長
國防醫學院藥學系 王鴻展 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 張偉嶠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 陳炯東 院長
成功大學藥學系 周辰熹 主任
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 施美份 院長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 楊世群 院長
大仁科技大學藥健學院 劉怡旻 院長
慈濟大學藥學系 劉晉宏 主任
教育部高教司醫學教育會藥學組
沈麗娟 委員兼召集人
高雅慧 委員
張訓碩 委員
於民國一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聯絡人
台灣藥學會 高純琇 理事長
教育部高教司醫學教育會藥學組 沈麗娟 委員兼召集人